目录
- 《Cloudflare 往事》第一章 风云际会
- 《Cloudflare 往事》第二章 英雄来处
- 《Cloudflare 往事》第三章 销声匿迹
- 《Cloudflare 往事》第四章 真相大白
- 《Cloudflare 往事》第五章 痛心疾首
- 《Cloudflare 往事》第六章 无言结局
前言
我正在使用 Cloudflare 的很多免费服务,对于这尊赛博佛祖,我心怀感恩。
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我在翻看 Cloudflare 公司介绍时,忽然觉得不对:那个联合创始人李-霍洛韦 (Lee Holloway) 去哪儿了?
于是我搜到了连线 (Wired) 的 这篇文章。看完这篇文章,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于是我想以这件事、这个人为原点,写点什么。
难点
很多网站、公众号、博客早在 2020 年已经写过这件事情。关于他们三位联合创始人的故事,网上也有很多内容。尤其是连线的专栏文章和 Cloudflare 官方页面。要拼拼凑凑其实很简单,但我想要的不止于此。
第一,我想从自己的角度切入。 内容还是那些内容,我想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排列组合。我想炒一道回锅肉。
第二,我想挖掘更多点,丰富更多细节。 尤其是三位联合创始人的成长经历,特别是李-霍洛韦和米歇尔-扎特林。因为马修-普林斯露面机会多,访谈也多,他的事迹好查。而后两者中,扎特林虽然露面机会也不少,但她的公开资料确实不多。尤其是霍洛韦,技术理工男,不爱抛头露面,后期又患病,基本消失在公众面前。他的经历很难挖掘。
第三,我想还原真实。 因为目前大部分内容是当事人的回忆,有可能会存在失真或者偏离的情况。还好,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很多资料一查即可得。
第四,我想加入新的东西。 连线的那篇文章已经发表 4 年了,很多事情有了新的变化。而且很多人、事那篇文章并未涉及,而我很感兴趣。所以只能自己查资料了。
OK ,开始。
第一章 风云际会
Cloudflare 三位联合创始人 / 2009 年
缘起
2004 年,来自犹他州的 30 岁创业者马修-普林斯 (Matthew Prince) 正在构思一款反垃圾邮件系统。他见到了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的客座副教授亚瑟-凯勒 (Arthur Keller) ,彼时后者和其学生们已经提出一个非常类似的概念。交流之后,普林斯和凯勒决定,两人及凯勒的四名学生共享专利权。
6 人共享的专利权 / 2004 年
其中一名学生是 23 岁的李-霍洛韦 (Lee Holloway) ,普林斯当场就聘请他为自己打工。于是霍洛韦从加州圣克鲁兹搬到了犹他州帕克城 (Park City) ,住进了普林斯公寓的地下室。没有薪水,但吃住免费。
霍洛韦和普林斯研究出一个叫“蜜罐计划” (Project Honey Pot) 的项目,可以在垃圾邮件发送者爬取网络时对其追踪。为什么叫蜜罐?就像蜜罐吸引狗熊一样,这个系统的原理是利用爬虫的特性,设置诱饵网页,专门吸引机器人、爬虫和网络蜘蛛访问,以达到收集垃圾邮件发送者信息的目的。霍洛韦构建了系统后台,普林斯则复制了 LinkedIn 的前端界面。
2004 年 10 月,这个系统面世。虽然仅能收集数据并发布,并不能阻止垃圾邮件发送者,但其胜在免费实用,对饱受垃圾邮件之苦的网站站长们来说,不亚于久旱逢甘霖。因此该系统在网络上大受欢迎,迅速积累了一批忠实用户。
蜜罐计划官方网站
2005 年 1 月,普林斯在保罗-格雷厄姆 (Paul Graham) 组织的“麻省理工学院反垃圾邮件大会” (MIT Spam Conference) 上演讲时,专门介绍了这个系统,并展示了运行三个月来收集的数据。
马修-普林斯在反垃圾邮件大会上演讲 / 2005 年
同年,作为“蜜罐计划”联合创建人的霍洛韦带资进组,携项目正式加入普林斯的公司 Unspam Technologies ,担任首席软件架构师 (Chief Software Architect) 。正式工,可以有薪水了。
几年间,“蜜罐计划”悄然成长。霍洛韦设计的架构灵活,适应性强,对越来越多的数据也应对自如。有来自超过 185 个国家的数千家网站注册并使用了该系统。只不过,虽然系统功能运转良好,但用户们都希望更上一层楼:不仅要追踪坏人,还要阻止他们。
2007 年,Unspam 公司遇到了一些麻烦。普林斯暂时放下工作,离开犹他州,东赴哈佛商学院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求学。霍洛韦则西迁,搬回加州圣克鲁兹,与女友亚历山德拉-凯里 (Alexandra Carey) 同居。
2008 年,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联系了普林斯,询问“蜜罐计划”收集的数据信息。他们说:“你们知道自己拥有的数据多有价值吗?我们想买。” 最后双方以 2 万美元成交。
诞生
2009 年初,正值寒假,哈佛商学院安排了沉浸式体验项目 (Immersion Experience Program) ,要去往硅谷。途中普林斯和女同学米歇尔-扎特林(Michelle Zatlyn)提到了“蜜罐计划”及其黏性超高的用户社区,以及国土安全部 2 万美元购买数据的事情。扎特林敏锐地意识到可以创建一个新项目,让“蜜罐计划”再上一个新台阶——不仅追踪互联网威胁,而且阻止他们。这个项目一旦成功,不仅功德无量,商业前景也大有可为。既然国土安全部能为此付钱,那别人也能。普林斯听了扎特林的建议,如醍醐灌顶,大受启发。两人越说越兴奋,遂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商业计划。
马修-普林斯和米歇尔-扎特林 / 2009 年
恰好此时,远在加州的霍洛韦打来电话提出辞职。这两年霍洛韦一直远程为 Unspam 公司工作,公司业务不温不火,他想换工作了。于是普林斯把自己和扎特林的想法和盘托出:如果把“蜜罐计划”进一步发展,不仅能识别垃圾邮件发送者和黑客,而且还能反击他们,会怎么样呢?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庞大的服务器网络,说服网站站长们通过这些网络传输流量,并收集足够多的数据来检测恶意请求。这样,即使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 DoS 攻击,我们也能够阻止。” 普林斯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兄弟,我们需要一个技术合伙人,非你莫属!”
普林斯滔滔不绝了一个钟头,忽然觉得电话那头没声了:“喂?还在吗,兄弟?”
“你说的可行,干吧。”
确定要干,先要起个名字。他们最开始想叫“网络墙” (Project Web Wall),但这名字太没特色。普林斯有位朋友灵光一闪:既然你们要干的事是 “云防火墙”,那么就叫 Cloudflare 吧!这个名字一致好评,很快确定下来。普林斯和扎特林与哈佛商学院的教师合作,完善了商业计划。霍洛韦利用业余时间建立了第一个工作原型。2009 年 4 月,新鲜出炉的 Cloudflare 项目在著名的哈佛商学院商业计划大赛 (HBS Business Plan Contest) 上过关斩将,荣获传统赛道的冠军,赢得奖金 5 万美元 (2.5 万现金 + 2.5 万实物会计和法律服务) 。
Cloudflare 项目赢得了哈佛商学院商业计划大赛冠军 / 2009 年
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普林斯和扎特林租了一辆 U-Haul 卡车,拉着行李直奔加州,与霍洛韦会合。三位联合创始人终于聚首。
2009 年 7 月,Cloudflare 正式在帕洛阿尔托 (Palo Alto) 成立,马修-普林斯任 CEO ,李-霍洛韦任首席工程师 (Lead Engineer) ,米歇尔-扎特林任用户体验主管 (Head of User Experience)。这一年,普林斯 35 岁,扎特林 30 岁,霍洛韦 28 岁。
Cloudflare 三位联合创始人 / 2009 年
破竹
利用暑假,三人完善了 Cloudflare 原型。2009 年 11 月,Cloudflare 完成 A 轮融资,从两家风险投资公司 Venrock 和 Pelion 筹集到了 200 多万美元。
他们在帕洛阿尔托租下一套经过改装的两居室公寓,楼下是一家美甲沙龙。接着开始组建团队。因为服务还没上线,不好招人,但有一点让人很受感染:Cloudflare 的核心使命是帮助建立一个更好的互联网。这个项目让聪明的工程师们充满热情。很快,来自 Google、Yahoo、PayPal 和 Mint.com 等顶级公司的优秀人才陆续加入了 Cloudflare 团队。
马修-普林斯和米歇尔-扎特林在 Cloudflare 最初的办公室楼下 / 2009 年
投资者和顾问们最担心的问题是,既然 Cloudflare 最核心的关注是网站安全,那么可能会导致延迟。于是团队开始着力消除系统中的任何延迟。2010 年 6 月,Cloudflare 悄悄上线了内测版,有选择地邀请“蜜罐项目”的社区成员参与测试。测试伊始,整个团队都无比紧张。随后,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有用户写信说,Cloudflare 不仅能保护网站免受网络攻击,而且加载速度也平均提升了 30% !系统的效率、对静态资源的缓存,以及为网站抵御大量垃圾流量的事实,意味着 Cloudflare 不仅保障了安全性,还提供了惊人的性能。
2010 年 9 月 27 日,整个 Cloudflare 团队齐聚旧金山 (San Francisco) 市中心的一个礼堂,参加 TechCrunch Disrupt 大会。早在 2009 年,赢得商业计划大赛后,Cloudflare 在哈佛商学院校园热度就很高,当时定的计划就是要在 TechCrunch 上发布。现在终于做到了!早期的内测用户们兴奋不已,他们已经悄悄地使用了几个月,现在终于可以公开谈论了。
TechCrunch Disrupt 2010 SF
当初决定参加 TechCrunch Disrupt 大会时,团队的目的很明确:这场大会万众瞩目,可以一战成名,继而促成大笔融资。随着大会的临近,普林斯和扎特林越来越紧张。而另一边,负责大会上演示系统后台的霍洛韦,由于偏头痛已经缺席了多天的工作。系统能来得及完成吗?
大会前一天晚上,普林斯、霍洛韦和扎特林在 SOMA 街区的一家意大利小餐厅就餐。此时系统仍未完全正常,他们计划饭后继续加班。三个人的祝酒词是:“请不要让服务器融化。”
大会宣布开始,普林斯走上舞台。
“我是马修-普林斯,这位是米歇尔-扎特林,李-霍洛威在后面。我们是 Cloudflare 的三位联合创始人。”普林斯虽然紧张但声音洪亮,左手指向扎特林的方向,右手指向霍洛威的方向。不过现场演示大屏幕似乎出了问题,迟迟无法切换。主持人只好与评委们尬聊救场。
马修-普林斯在 TechCrunch Disrupt 大会上演讲 / 2010 年
与此同时,霍洛韦正在后台十万火急地修复一长串 Bug 。
两分钟之后,大屏幕切换正常。普林斯重新说了一段开场白,然后正式开始演示。他的演说越来越流利,吐字清晰,语调铿锵。
运行系统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成功了!普林斯向全世界宣布: Cloudflare 正式上线。
Cloudflare / 2010 年
普林斯上台后的一小时内,Cloudflare 获得了 1000 个新用户,规模扩大了一倍。最终他们获得了决赛的第二名。
虽然是亚军,但是也爆了。“接下来的几周里,所有那些我们听说过、在书里读到过的传奇风险投资人都给我们打来了电话。”普林斯说。关注空前,流量暴涨,普林斯、霍洛韦和一名早期员工斯里-拉奥 (Sri Rao) 不断修复系统,以维持网站的正常运行。霍洛韦在接受采访时说:“ 9 月份上线,一个月内就有 1 万家网站使用了我们的系统。早知道这么火爆,我们就用八个数据中心,而不是五个了。”
参加 TechCrunch Disrupt 大会的 Cloudflare 初始 8 人团队 / 2010 年
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另一名早期员工伊恩-派 (Ian Pye) 掏空了一台烤面包机,在里面装了一块 Arduino 电路板,并连到网上。每当有新用户注册,烤面包机就会唱出他设定的曲子。“这太他娘的不安全了,”派说,“但他们(黑客)又能怎么样呢?黑掉我们的烤面包机吗?” 会唱曲的烤面包机持续用了两周,实在唱得太频繁,又太扰民,于是他们拔掉了插头。
第二章 英雄来处
Cloudflare 三位联合创始人 / 2013 年
世家子弟: 马修-普林斯
马修-普林斯 (Matthew Prince) ,全名马修-勃朗宁-普林斯 (Matthew Browning Prince) ,于 1974 年 11 月 13 日出生在犹他州盐湖城 (Salt Lake City) ,从小在帕克城 (Park City) 长大。
普林斯的中间名 (Middle Name) 勃朗宁 (Browning) 来自于曾曾曾祖父乔纳森-勃朗宁 (Jonathon Browning) ,枪械工匠和发明家。其子也就是普林斯的曾曾祖父约翰-勃朗宁(John Browning),是勃朗宁武器公司 (Browning Arms Company) 的创始人。他设计了勃朗宁自动-5(第一支半自动霰弹枪)、M2 勃朗宁手枪和 M1911 手枪,被认为是 19 世纪和 20 世纪最成功的枪械设计师之一,也是现代连发、半自动和自动枪械的先驱。
约翰-勃朗宁 / 约 1915 年
普林斯家族世代居于滑雪胜地帕克城,他们参与了很多标志性景点的建设,如帕莱斯峰滑雪度假村 (Parley’s Summit Ski Resort) 、鹿谷施泰因埃里克森酒店 (Stein Eriksen Lodge Deer Valley) 和亚罗酒店 (Yarrow Hotel) 等。
普林斯的父亲约翰-勃朗宁-普林斯 (John Browning Prince) 经历丰富,开过餐馆,做过记者,当过电视主持人,还创办了一家股票经纪公司,是当地的风云人物。母亲也开了几家礼品店,因为她的品味很好,所以生意不错。
6 岁那年的圣诞节,奶奶送了一台 Apple 2 Plus 电脑给小普林斯。他立刻就爱上了这个礼物。母亲报名参加了犹他大学 (University of Utah) 的计算机进修课程,学习 BASIC 编程,但偷偷带着小普林斯去上课。他虽然年纪小,但也听的津津有味,有时候母亲的作业甚至都由他来完成,教授也没发现不对。
高中时,普林斯在母亲的礼品店打工。他很受女孩子欢迎,因为她们都想去他家的礼品店工作。
1993 年普林斯大学就读于哈特福德三一学院 (Trinity College Hartford) 。本来主修计算机科学,开学后上了几次课,他发现那些东西自己早都会了,觉得课程枯燥乏味,于是转而主修英国文学,计算机科学变成辅修。
有三名学生想创建一本在线杂志,把精通计算机的他拉进了团队。在线杂志要用互联网呈现,而那时互联网基础设施非常不完善,网速不稳定,浏览器也不给力,导致杂志体验非常差。因此普林斯一度不太看好互联网,他的毕业论文标题甚至是《为什么说互联网是昙花一现》 (Why The Internet Was A Fad) 。直到现在,访谈时很多主持人还拿他这件事打趣。
马修-普林斯大学创办的在线杂志报道自己的创业 / 2009 年
1996 年,普林斯从三一学院毕业。这时他对互联网已经产生了一种厌倦或者冷淡,因此拒绝了几家互联网公司的 Offer 。由于爷爷和叔叔都是律师,他也想往这方面发展。他申请了法学院,但推迟了一年入学。因为他放飞自我,去当助理滑雪教练了。
马修-普林斯 3 岁时的滑雪卡
1997 年,普林斯被芝加哥大学法学院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School) 录取,2000 年毕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2001 年,普林斯与自己初中时代的朋友们共同创办了 Unspam Technologies 公司,主要提供法律与技术服务。
2003 年,普林斯开始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法学院 (UIC Law) 任兼职教授。当年《CAN-SPAM 法案》通过后,他和别人共同撰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法律期刊上。
保罗-格雷厄姆 (Paul Graham) 在 2002 年写过一篇文章《垃圾邮件计划》 (A Plan for Spam) ,颇受欢迎。2004 年,其组织了“麻省理工学院反垃圾邮件大会” (MIT Spam Conference) ,身为律师的普林斯被邀请参加。普林斯就如何制定反垃圾邮件法发表了演讲,并获得了最佳演讲奖。于是格雷厄姆邀请他第二年再讲一次。
第二年的演讲,普林斯决定来点不一样的。为此他提前准备,到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拜访凯勒教授。这就是第一章里的那个故事了:普林斯遇到李-霍洛韦,“蜜罐计划”产生。“蜜罐计划”在大会上广受欢迎,普林斯为这个项目定下了愿景:总有一天,要让互联网变得更安全。
反垃圾邮件大会上的蜜罐计划 / 2005 年
说回 Unspam 公司。虽然几个联合创始人都很牛逼,但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之间没有互补。大家都是技术型人才,都是性格固执的“书呆子”,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都比较执拗。
“这大概是选择联合创始人最糟糕的方式。”普林斯说,“如果没有事先分工,明确职责,当公司需要做出艰难的决定时,大家会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争吵什么是对的上,实际上什么也做不成。”
“如果按职位解决,比如我说:好吧,我是CEO,所以听我的。这并不能让其他人真的服气,因为他们本来就对事情有不同的理解,想执行不同的方案。所以我们最后闹得一地鸡毛。”
普林斯和其中一位联合创始人既是同学又是密友,但经历了这段不算成功的创业后,他们曾一度翻脸,好几年没有说话。
在哈佛商学院遇到米歇尔-扎特林之后,普林斯发现这个女同学很特别。虽然两人兴趣爱好相差甚远,无甚私交,但她目光敏锐,思维冷静,看问题角度特别,执行力超强,跟自己十分互补。于是普林斯没少忽悠扎特林和自己一起创业。但在后者看来,普林斯想的点子都是天马行空,不着调,她对他说的项目都没兴趣。
直到普林斯提起了“蜜罐计划”。
扎特林慧眼如炬,从这个项目中看到了巨大的机会和前景。她一句话点醒了普林斯,让他意识到自己早该这么干。于是两人一拍即合,立马开动。
在创立 Cloudflare 时,普林斯吸取了失败经验,第一天就把创始团队的职责分工弄的特别清楚。他自己负责愿景、战略和营销,扎特林专注于管理和运营,霍洛韦则专注于技术。
Cloudflare 三位联合创始人 / 2014 年
普林斯认为自己更适合当一个有视野、懂技术的营销人员。扎特林没虚荣心,有是非观,冷静理性,对技术和秩序十分看重。至于霍洛韦,他是一位技术天才。三个人完美搭配,是天作之合。
2017 年,普林斯与前银行家、现交谊舞教师塔蒂亚娜-林格斯-韦伯 (Tatiana Lingos-Webb) 结婚。
马修-普林斯与塔蒂亚娜-林格斯-韦伯 / 2016 年
少年天才: 李-霍洛韦
李-霍洛韦 (Lee Holloway) 于 1981 年出生于加州库比蒂诺 (Cupertino) 。他的父亲伦登-霍洛韦 (Rendon Holloway) 是一位电源系统工程师,早期在苹果公司 (Apple) 工作,后期就职于仙童半导体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
得益于父亲的职业关系,霍洛韦从小就用上了最新的电脑。他和弟弟阿拉里克-霍洛韦 (Alaric Holloway) 特别喜欢玩电子游戏,还会和朋友们把电脑搬到对方家里玩个过瘾。作为游戏玩家,他在圈子里是个传奇人物。因为他能够快速洞察局势,迅速调整策略赢得比赛,而且总是能赢。
他精通的不止电子游戏,棋类项目也出类拔萃。童年好友贾斯汀-鲍威尔 (Justin Powell) 记得,霍洛韦曾无意间碰到一个中学的象棋俱乐部比赛。他不是该俱乐部成员,临时参赛,最后还得了冠军。
他们看电影时,霍洛韦经常发表尖刻但充满机智的评论。鲍威尔说:“跟他一起看电影就像看一场《神秘科学剧场 3000》 (Mystery Science Theater 3000)。他的存在本身就向你提出了挑战,要求你跟上他的节奏。”
1996 年,霍洛韦就读于蒙塔维斯塔高中 (Monta Vista High School) 。高中毕业后,他找了份工作,在家居装修网站 HomeWarehouse.com 担任工程师。那是互联网泡沫即将破裂的时代,不久这个网站就经营失败,大甩卖给了沃尔玛 (Walmart) 。
2000 年,霍洛韦到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求学 ,主修计算机科学。在那里,他遇到了后来的爱人亚历山德拉-凯里 (Alexandra Carey) 。
本科时霍洛韦和凯里就认识,当时她是计算机架构课的班助。霍洛韦在那门课上经常胡闹,有一次他恶作剧地在投影仪的透明胶片上乱画笔记,和教授开玩笑。凯里经常被逗乐,因此对这小子印象深刻。
亚历山德拉-凯里 / 2003 年
2004 年,普林斯来到校园,与亚瑟-凯勒教授探讨反垃圾邮件问题。之后两人决定与教授的四名学生共享专利权,霍洛韦就是四名学生之一。双方沟通后,普林斯当场拉霍洛韦入伙,带他来到犹他州帕克城,先住在自己公寓的地下室。暂时没有薪水,但吃住免费。
到了帕克城,普林斯和凯里不在一个城市,但他们经常在网上一起玩一款叫“野蛮人” (Savage) 的视频游戏,边玩边聊天。聊着聊着,就开始了异地恋。
和普林斯联合开发出“蜜罐计划”项目后,霍洛韦在 2005 年正式加入了 Unspam 公司,担任首席软件架构师。
2007 年,普林斯离开犹他州到哈佛商学院求学。霍洛韦没了好基友,自然要去找女友。他搬回了加州圣克鲁兹和凯里同居,他们于 2008 年结婚。
亚历山德拉-凯里 / 2010 年
2009 年,霍洛韦觉得在公司干的没意思了,于是联系普林斯提出辞职。正巧普林斯和米歇尔-扎特林决心把“蜜罐计划”升级搞大,弄一个新项目。听了普林斯慷慨激昂的描绘蓝图,霍洛韦也上头了,决心继续跟着他干。
关于他们仨,有个段子不知真假:
当普林斯在 2009 年提出创办公司的想法时,霍洛威说:“我知道我们为什么需要对方。但我们为什么需要米歇尔呢?”普林斯让他自己观察一个月再说。一个月后,霍洛韦对普林斯说:“现在我知道我们为什么需要米歇尔了。但我不确定我们是否还需要你。”
Cloudflare 租了小办公室之后,霍洛韦每天上班都穿着同样的 Calvin Klein 牛仔裤、皮夹克,头上戴着小帽,拖着一台绰号为“野兽”的巨型 ThinkPad 笔记本电脑。这就是他的风格。
霍洛韦基本以公司为家。他曾经发誓说: Clouflare 流量不超过 Yahoo ,誓不剪发!大有要留披肩长发的意味。不过业务发展太快了,区区几个月这个目标就已达成。这时他大概才长了 10 cm 的头发,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李-霍洛韦在办公室 / 2012 年
霍洛韦性格随和,平易近人,总是乐意指导同事或一起共进午餐。有一次在扎特林的生日聚会上,他讲了很多关于编程的趣事,孩子们都很喜欢他。
霍洛韦物质欲望极低,对生活水平也不大在意。结婚前,大部分时间他都能靠一个背包生活。他没有高级轿车,没有贵的衣服,也没有大型游戏电脑。从上大学到结婚,他经常住在别人的沙发上。
霍洛韦是一个典型的极客 (Geek) ,喜欢跟计算机沟通,跟人打交道觉得心累。Cloudflare 始创时,技术团队由他管理。后来团队人员越来越多,他主动放弃了这个职位,转而让给后加入的约翰-格雷厄姆-卡明 (John Graham Cumming) 。
异国才女: 米歇尔-扎特林
米歇尔-扎特林于 1979 年出生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 (Saskatchewan) 艾伯特王子城 (Prince Albert) 。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师。她在圣十字学校(Ecole Holy Cross)上学,接着就读于卡尔顿综合高中 (Carlton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高中时她参加了篮球队,并担任队长。
高中暑假,扎特林曾在父亲的律师事务所打工。她还在一个特殊需要夏令营担任过暑期辅导员。
当地人大都留在本省,或者艾伯塔省 (Alberta) 。扎特林的父母却带着她和姐妹们到世界各地旅游,让她们体验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他们说:“你们必须要开眼界,不管以后留在哪里。” 这让她印象深刻。
1997 年,扎特林被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录取并获得奖学金。她主修化学,辅修商业,于 2001 年获得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扎特林的姐姐已经顺利移居美国。因此她也曾试图到美国工作。她得到了一家公司的 Offer ,但最终没拿到工作签证,不得不返回加拿大。
她曾想过进入医学院继续学习,但最终对商业产生了更大的兴趣。2001 年到 2007 年,她曾经担任研究分析师/顾问,曾经参与创业团队,还在东芝 (Toshiba) 做过一年的产品经理。
在一次聚会上,有个朋友鼓励她申请哈佛商学院。曾经被美国拒绝的她有些犹豫,但最终决定试一试。
哈佛商学院
第二次去美国的尝试成功了。 2007 年,扎特林被哈佛商学院录取。攻读 MBA 期间,她曾在 Google 实习,表现出色。本来毕业后留下的希望很大,但由于经济危机,Google 不再发 Offer 。她又一次陷入迷茫。
不同于扎特林的迷茫,哈佛商学院的同学马修-普林斯倒是满心坚定地邀请她一起创业。
扎特林和普林斯性格迥异。普林斯曾在访谈里说:“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如果米歇尔要办一场聚会,邀请30个人,我不会是其中之一。或许她邀请50个人,才会有我的份。” 但普林斯极其欣赏她的敏锐、冷静、商业常识和执行力,认为这种特质与自己在事业上是绝佳的互补。因此他一直希望她和自己搭伙创业。
普林斯向扎特林提过无数个创意,扎特林一个都看不上。她说:“马修就像个创意印钞机。但他提的大部分点子我都不感兴趣。”
直到她听他提起“蜜罐计划”这个项目。
扎特林敏锐地看到了这个项目、或者说这个项目的升级版所蕴含的巨大机会和前景。她不假思索地建议普林斯将其升级为一个新项目,一个将会普惠数以万计乃至百万计网站的新项目。后者仿佛如梦初醒,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身在宝山而不自知。于是两人立刻开始行动。
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扎特林根据选择性实习培训 (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政策获得了 12 个月的工作许可。她和普林斯一起奔赴加州,同李-霍洛韦会合,正式创办 Cloudflare 。
米歇尔-扎特林是 Cloudflare 的大管家 / 2011 年
公司创办之后,三位联合创始人干的热火朝天,并开始寻找风险投资。但对扎特林来说,没有那么顺心,她还面临着居留权的问题。由于美国移民法没有规定一个人可以因为创办了一家公司而留在美国,所以只能由 Cloudflare 代表她申请雇员 H-1B 签证。为了这个签证,扎特林甚至要自我“降级”为产品经理。
起初,扎特林的申请未获批准,并被要求提供更多证据。CloudFlare 提交了包括投资人在内的推荐信,最终才拿到 H-1B 签证。扎特林才得以留在美国,没有后顾之忧。
三位联合创始人分工明确。普林斯是 CEO 兼战略家,负责愿景、战略和营销。霍洛韦是首席工程师,专注于技术。扎特林则负责管理和运营,把战略落到实处。她的工作是“将公司的技术能力转化为客户能够理解的东西”。
2011 年,扎特林和加拿大企业家杰米-萨瑟兰 (Jamie Sutherland) 结婚。两人是麦吉尔大学校友。
米歇尔-扎特林和杰米-萨瑟兰 / 2012 年
预知后事如何,请看 《Cloudflare 往事》II 。
目录
- 《Cloudflare 往事》第一章 风云际会
- 《Cloudflare 往事》第二章 英雄来处
- 《Cloudflare 往事》第三章 销声匿迹
- 《Cloudflare 往事》第四章 真相大白
- 《Cloudflare 往事》第五章 痛心疾首
- 《Cloudflare 往事》第六章 无言结局
后记
这篇文章太长了,我又有点强迫症,边写边改的地方很多。所以不得不先发布已完成的部分,否则可能越拖越晚,甚至无法发布。
开始时,我把所有章节放在一篇 blog 里。但这样页面内容太多,图片也太多,不方便浏览。所以我把每两章作为一篇 blog 发布,六章共三篇 blog 。先发布了,占个位置,然后完成一篇,更新一篇。
声明
这篇文章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来自网络上的公开资料,图片也全部来自网络。参考列表如下。
- Wired: The Devastating Decline of a Brilliant Young Coder
- Cloudflare: Our Story
- Hacker News: What Happened to Lee
- Wikipedia: Matthew Prince
- Wikipedia: Michelle Zatlyn
- Linkedin: Lee Holloway
- TechCrunch: Cloudflare, in its IPO filing, thanks a third co-founder: Lee Holloway
- Cloudflare: A Letter from Matthew Prince and Michelle Zatlyn
- Forbes: The Story Behind The Canadian Immigrant Who Helped CloudFlare Succeed In America
- MBI Deep Dives: Cloudflare: Helping to Build a Better Internet
- Youtube: The Shocking Story of How Cloudflare Lost Their 3rd Co-Founder
- Youtube: Matthew Prince: CEO of Cloudflare, Recipient of Dubliner Prize for Entrepreneurship | HawkeTalk #98
- Youtube: [CloudFlare] Launch, TechCrunch Disrupt SF 2010
- Youtube: Technology Pioneer 2012 - Matthew Prince, Michelle Zatlyn & Lee Holloway (CloudFlare)
- Vimeo: FounderLY - Lee Holloway - CloudFlare Video 1 / Video 2
- Twitter: @eastdakota
- Twitter: @zatlyn
- Twitter: @icqheretic
- Google Patents: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reliable distributed category-specific do-not-contact list
- HB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Holds 13th Annual Business Plan Contest
- NewScientist: Project Honeypot aims to trap spammers
- Project Honey Pot
- Unspam Technologies
- Michelle Zatlyn :: Women Influencer
- Photos, Spam conference, Jan 2005
- The MIT 2004 Spam Conference
- Matthew Prince: After CAN-SPAM, How States Can Stay Relevant in the Fight Against Unwanted Messages
- Paul Graham: A Plan for Spam